文化自信战略推动下,非遗工艺与现代珠宝设计的融合进入新阶段。北京工艺美术集团联合中央美院,于3月30日发布“鎏金岁月”主题系列,将花丝镶嵌技艺解构为可标准化生产的单元组件。例如胸针主体采用机械化拉丝成型,核心装饰部分仍由非遗传承人手工掐丝,既保留工艺精髓又提升量产效率。
在苏州,百年银楼子冈坊开设非遗体验工坊,消费者可参与錾刻纹样设计。工坊负责人介绍,年轻客群偏爱将生肖图腾与现代几何线条结合,部分作品采用钛金属与景泰蓝跨界混搭。值得关注的是,抖音平台涌现多个非遗珠宝制作账号,通过直播展现掐丝、点翠等工序,相关工具材料包销量增长显著。
行业专家指出,这种“可参与的传统文化”模式打破工艺神秘感,广东部分珠宝加工企业已推出非遗工艺认证体系,为合格产品加注专属文化标识。市场反馈显示,融合非遗元素的产品在婚庆、礼品等场景需求强劲。